1、南北同園、中軸縱貫
科學島景觀中軸往北延伸,形成大科學裝置景觀軸;交通南北聯動互通,實現同園化管理、一體化交通。沿中軸創新路分布設置步行宜達的公共服務設施網點,以慢行系統進行串聯組織,營造便捷多元一體的園區服務體系。集中規劃地下管廊輔助設備方便施工及管理。
通過設置三級管理體系,保持園區工作開展相對靈活獨立。
2、島式生長、生態交融
結合周邊過境鄉村的自然有機伴生肌理關系合理順承科學島集約式中軸規劃邏輯,在大科學裝置區設置南北貫穿中軸與之呼應。通過科學島中軸北延,形成大科學裝置區主干;同時各組團由主干向兩側島式生長;通過最大化保留自然原生系統,于“島嶼”間隙形成楔形綠地;再通過人工景觀恢復中軸生態廊道,相互交織對話,形成交融一體的自然景觀體系。
3、組團集聚、中軸復合
各研究系統以組團形式集聚,組團內各配套研發平臺圍繞研發核心展開;預留用地北側靠近滁河干渠為大氣環境立體探測研究系統建筑組團,其他預留用地建筑組團成有機島式分布。中軸靈活整合慢行機動車道與步行、自行車道以綠化分割,不僅提供安全、舒適的通行路徑,同時結合開放休閑活動場地,收放有序。